keras做CNN的训练误差loss的下降操作

1. Keras中CNN训练误差loss的下降操作

1.1 什么是CNN(卷积神经网络)

CNN是一种常用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,主要应用于图像识别、图像分类、目标检测等领域。与传统的全连接神经网络(FCN)相比,CNN采用的是卷积、池化等操作,可以有效减少参数数量,提高模型训练效率,并且可以处理高维度、大尺寸的输入数据。

1.2 如何构建CNN模型并进行训练

使用Keras构建CNN模型并进行训练,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卷积层、池化层、全连接层等组件的堆叠、配置和优化。模型的训练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Step 1: 导入相关库和数据集

import keras

from keras.models import Sequential

from keras.layers import Conv2D, MaxPooling2D, Flatten, Dense

from keras.datasets import mnist

(x_train, y_train), (x_test, y_test) = mnist.load_data()

Step 2: 数据预处理

x_train = x_train.reshape(-1, 28, 28, 1).astype('float32') / 255.

x_test = x_test.reshape(-1, 28, 28, 1).astype('float32') / 255.

y_train = keras.utils.to_categorical(y_train)

y_test = keras.utils.to_categorical(y_test)

Step 3: 构建模型

model = Sequential()

model.add(Conv2D(32, (3, 3), activation='relu', input_shape=(28, 28, 1)))

model.add(MaxPooling2D((2, 2)))

model.add(Conv2D(64, (3, 3), activation='relu'))

model.add(MaxPooling2D((2, 2)))

model.add(Conv2D(64, (3, 3), activation='relu'))

model.add(Flatten())

model.add(Dense(64, activation='relu'))

model.add(Dense(10, activation='softmax'))

model.compile(optimizer='adam', loss='categorical_crossentropy', metrics=['accuracy'])

Step 4: 模型训练

history = 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, epochs=10, batch_size=128, validation_split=0.2)

1.3 如何监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loss下降情况

监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loss下降情况,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的训练进展,判断模型是否出现过拟合或欠拟合等问题,并且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模型、改进训练策略。

在Keras中,我们可以使用Callback函数实现在训练过程中监控loss下降情况的操作。具体来说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继承自keras.callbacks.Callback的类,并重写其中的on_epoch_end方法。在这个方法中,我们可以访问绘制训练曲线的步骤,并在每个epoch完结后调用这个步骤。

Step 1: 定义Callback函数

class TestCallback(keras.callbacks.Callback):

def on_epoch_end(self, epoch, logs={}):

if epoch % 10 == 0:

loss = logs.get('loss')

print("epoch = ", epoch, ", loss = ", loss)

Step 2: 模型训练时加入Callback函数

history = 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, batch_size=128, epochs=30, verbose=1, validation_split=0.2,

callbacks=[TestCallback()])

在以上代码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TestCallback函数,它会在每个epoch完结后输出当前的epoch数和loss值。我们用callbacks参数将这个TestCallback函数加入到模型训练过程中去,并设置了每10个epoch周期输出一次loss值。

1.4 如何调整训练过程中的学习率

在模型训练过程中,合理的学习率往往是影响训练结果和训练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如果学习率设置得太高,模型可能会无法收敛;如果学习率设置得太低,模型训练过程会变得非常缓慢。在Keras中,我们可以使用学习率衰减策略来逐渐降低学习率,使得模型在训练的初期能够收敛得更快,同时在训练的后期避免参数震荡。

Step 1: 定义学习率衰减函数

def lr_schedule(epoch):

lr = 1e-3

if epoch > 20:

lr *= 0.5e-3

elif epoch > 15:

lr *= 1e-3

elif epoch > 10:

lr *= 1e-2

elif epoch > 5:

lr *= 1e-1

print('Learning rate:', lr)

return lr

Step 2: 模型训练时加入学习率衰减函数

history = 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, batch_size=128, epochs=30, validation_split=0.2,

callbacks=[keras.callbacks.LearningRateScheduler(lr_schedule, verbose=0)])

在以上代码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lr_schedule函数,它会根据当前的epoch数动态调整学习率。具体来说,当epoch数大于20时,学习率会下降到原来的1/2e-3;当epoch数在15~20之间时,学习率会下降到原来的1e-3;当epoch数在10~15之间时,学习率会下降到原来的1e-2,以此类推。我们用LearningRateScheduler函数将这个学习率衰减函数加入到模型训练过程中去,并设置了verbose=0,表示不输出调整后的学习率。

1.5 如何使用温度取样(temperature sampling)技术衡量模型的不确定性

温度取样(temperature sampling)是一种常见的技术,用于衡量深度学习模型的置信度。在分类任务中,模型在预测每个类别的概率时,会产生一个概率分布。温度取样技术就是通过调整这个概率分布中的温度参数,来衡量该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,具体来说,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取决于温度参数与概率分布的混合程度。因此,当温度参数为0时,模型的预测结果会变得完全确定;而当温度参数较大时,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会增加。

Step 1: 定义温度取样函数

def temperature_sampling(logits, temperature=1.0):

logits /= temperature

exp_logits = np.exp(logits)

return exp_logits / np.sum(exp_logits, axis=-1)

在以上代码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temperature_sampling函数。这个函数的输入是logits值和温度参数temperature,输出是取样后的概率分布。在函数中,我们首先将logits值除以temperature,然后对结果取指数,最后除以所有结果的总和,从而获得每个类别的概率值。

Step 2: 在模型推理时使用temperature_sampling函数

logits = model.predict(x_test[:10])

pred_probs = temperature_sampling(logits, temperature=0.6)

在以上代码中,我们使用模型对前10个测试图像进行预测,并使用temperature_sampling函数计算在温度参数为0.6时的预测结果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参数下的预测结果,来衡量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。当温度参数接近0时,模型的预测结果会越来越确定;而当温度参数较大时,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会增加。

2. 总结

本文主要介绍了在Keras中实现CNN模型的训练过程中,如何监控loss下降情况、如何调整学习率、如何使用温度取样技术来衡量模型的不确定性程度。通过以上操作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模型的训练进展,优化模型,改进训练策略,并生成更加准确、可靠的预测结果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互联网,本站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,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猿码集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后端开发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