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ython 垃圾收集器检测循环引用详解

1. 什么是循环引用?

在Python中,对象之间相互引用是很常见的。循环引用是指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互相引用,形成了一个环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没有任何变量引用这些对象,它们也不会被当做垃圾。这是因为循环引用会导致垃圾收集器无法确定哪些对象可以被回收。

1.1 循环引用的例子

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,其中两个对象互相引用:

class Person:

def __init__(self):

self.friend = None

john = Person()

jane = Person()

john.friend = jane

jane.friend = john

在这个例子中,john和jane相互引用,形成了循环引用。即使没有任何变量引用它们,它们也不会被当做垃圾。

2. CPython的垃圾收集器

2.1 垃圾收集算法

CPython使用一种基于引用计数的垃圾收集算法。在引用计数中,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器。当一个对象被引用时,它的引用计数器加一。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时,它的引用计数器减一。当引用计数器达到零时,它被认为是垃圾,并进行收集。

但是,引用计数算法有一个问题,就是它不能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。因此,CPython使用了另一种算法,称为标记-清除算法和分代回收算法。这些算法可以识别和回收循环引用的对象。

2.2 标记-清除算法

标记-清除算法分为两个步骤:

标记:从根对象开始,递归遍历对象图,并标记所有可以被访问到的对象。在遍历的过程中,被标记的对象称为活动对象。

清除:遍历整个堆,删除所有未标记的对象。在这个过程中,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都被认为是垃圾。

标记-清除算法是一种比较慢的算法,因为它需要遍历整个堆。此外,它可能会产生碎片化问题,因为删除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是不连续的,留下了许多空洞。

2.3 分代回收算法

分代回收算法是一种优化的算法,它将对象分为三代:0代,1代和2代。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0代,每次进行一轮垃圾收集后,活动对象都会被移到下一代,而不活动的对象会被清除。

0代的周期比较短,只有在每次创建了一定数量的对象后,才进行一次垃圾收集。1代的周期稍长,2代的周期最长。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垃圾收集的时间,因为大部分对象都是短暂的,只有少量对象会在程序运行的时间较长时存活。

3. 检测循环引用

为了检测循环引用,CPython使用了另一种算法,称为基于标记-扫描的算法。这个算法对对象进行标记,并在扫描过程中,检查是否存在循环引用。

3.1 零代垃圾回收

在CPython中,基于标记-扫描的算法被称为零代垃圾回收。它递归地遍历所有对象,并在访问对象时,将它们标记为活动对象。一旦遍历结束后,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都被认为是垃圾。

在遍历的过程中,CPython会检查当前对象是否有引用其他对象。如果存在引用,则继续遍历引用的对象,直到所有可达的对象都被遍历完。

3.2 引入随机断点

为了解决零代垃圾回收中的性能问题,CPython引入了一种叫做随机断点的技术。随机断点技术会在一定概率下,随机中止垃圾回收过程,转而执行其他任务,以便减轻对性能的影响。

这个概率的大小可以通过temperature参数进行调整。较高的temperature会导致更高的垃圾回收概率,从而减少垃圾的积累,但会增加性能的开销。

4. 总结

在Python中,循环引用是很常见的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它会导致内存泄漏和程序性能问题。Python的垃圾回收器使用了多种算法来处理循环引用,包括引用计数、标记-清除和分代回收。为了检测循环引用,CPython使用了基于标记-扫描的算法,其中零代垃圾回收是最常用的一种。为了减轻垃圾回收的影响,CPython还引入了随机断点技术,通过调整temperature参数来控制垃圾回收的概率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互联网,本站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,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猿码集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后端开发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