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管理

1. Python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

Python是一种高级语言,它的内存管理是由自动垃圾回收机制来完成的。Python内存管理基于引用计数的机制和内存池技术。

Python中的引用计数器是通过对每个对象进行计数,来判断对象是否仍然需要被使用或占用。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0时,Python会自动回收这个对象,释放它所占用的内存空间。

Python中的内存池技术是对底层的内存分配机制的优化,旨在减少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操作次数,提高程序的效率和运行速度。

2. Python垃圾回收机制

2.1 引用计数

Python中的引用计数机制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对象回收方式。在Python中,任何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器,这个计数器记录着当前对象被引用的次数。

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时,该对象的空间将会自动被回收。

Python标准库中的gc模块提供了get_count()函数,用于查看当前的计数器值,gc.collect()函数则可以手动触发垃圾收集操作。

import gc

a = 123

gc.get_count()

# 返回 (700, 8, 0)

gc.collect()

gc.get_count()

# 返回 (700, 3, 0)

2.2 标记-清除

当引用计数不能识别对象被引用的方式时,Python会使用标记-清除算法进行垃圾收集。

标记-清除算法分为两个阶段:

标记阶段:标记所有的还在使用中的对象;

清除阶段: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。

对于标记阶段,Python从根集合开始,遍历所有可以访问到的对象,并进行标记。标记完成后,Python就可以识别出哪些对象是在使用中的,哪些对象是可以回收的。

对于清除阶段,Python会遍历整个堆,把未被标记的对象进行释放。

2.3 分代回收

分代回收是Python中的一种高效的垃圾回收方式。简单来说,Python中的对象可以分为不同的代,在每一代中,都有其独立的垃圾回收机制和回收策略。

Python中的对象分为3个代:0、1、2,代数越高,对象存活的时间就越长,垃圾回收次数就越少。

import gc

class MyClass:

def __del__(self):

print('__del__ called')

gc.set_debug(gc.DEBUG_LEAK)

gc.collect()

mc = MyClass()

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,gc.set_debug(gc.DEBUG_LEAK)可以开启Python的DEBUG模式,这样我们就可以追踪内存泄漏问题了。在gc.collect()函数之后,我们创建了一个MyClass的实例,但是我们没有对这个实例做任何的引用计数器减一的操作,这就会导致对象不清除,最终会导致__del__方法不会被调用。

2.4 循环引用

循环引用是Python垃圾回收机制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问题。当两个对象相互引用时,即使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0,Python也无法自动回收这两个对象,因为它们彼此之间还存在引用。

在Python中,可以通过weakref模块创建弱引用来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。

例如:

import gc

import weakref

class Node:

def __init__(self, name):

self.name = name

self.parent = None

self.children = []

def add_child(self, child):

self.children.append(child)

child.parent = self

root = Node('root')

gc.collect() # 收集所有的垃圾

child = Node('child')

root.add_child(child)

child.add_child(Node('grandchild'))

del child

gc.collect()

print(root.children[0].name)

print(root.children[0].parent) # 这里输出None

3. 总结

Python的内存管理基于引用计数和内存池技术,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是由标记-清除算法和分代回收算法组成的。循环引用是Python垃圾回收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问题,可以通过使用weakref模块创建弱引用来解决。

后端开发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