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基数排序(Radix Sort)概述
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的排序算法,通过将数据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,然后按照每个位数分别进行排序。在实际应用中,基数排序通常是应用在整数排序中。
2. 基数排序的步骤
2.1 初始化
对于待排序的数据,选择一个适当的基数(例如十进制的基数为10),然后确定待排序数据的最大值d。初始化一个辅助数组count,数组长度为基数,用于对每一个位数的计数。
例如,对于要排序的数据列表[170, 45, 75, 90, 802, 24, 2, 66],基数为10,最大值d为3。
data = [170, 45, 75, 90, 802, 24, 2, 66]
radix = 10
max_value = max(data)
digit = len(str(max_value))
2.2 计数排序
对于每个位数从低位到高位,依次进行计数排序。对于每个位数,计算数据中该位数字出现的次数,然后累加计算得到每个数字在排序后数组中的位置。
下面是一个示例的计数排序过程:
def countingSort(data, radix, digit):
count = [0] * radix # 初始化计数数组
result = [0] * len(data)
for d in range(digit):
mod = radix ** (d + 1)
div = mod // radix
for num in data:
count[(num % mod) // div] += 1
for i in range(1, radix):
count[i] += count[i - 1]
for j in range(len(data) - 1, -1, -1):
index = (data[j] % mod) // div
result[count[index] - 1] = data[j]
count[index] -= 1
data = result
count = [0] * radix
return data
sorted_data = countingSort(data, radix, digit)
在上述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计数排序,对于每一位数字进行排序,并且更新数据列表data和计数数组count。
2.3 完成基数排序
经过上述计数排序的过程后,我们得到了按每个位数排序后的列表,完成了一次基数排序,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位数都完成排序。
最终,我们得到了排序后的结果。
print("排序后的结果:", sorted_data)
3. 基数排序的复杂度分析
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数据中位数的位数d和数据的数量n。
对于每个位数,需要进行计数排序,其中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(n+radix)。
假设最大值d为k位数,则需要进行k轮计数排序。
因此,总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表示为O(k * (n + radix))。
基数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(n+radix),其中radix表示基数。
4. 总结
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的排序算法,通过按每个位数进行排序来实现整数的排序。它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数据中位数的位数和数据的数量,空间复杂度为O(n+radix)。
基数排序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大量数据的排序效果较好,但是对于数据的范围和位数有一定的要求,不能直接应用于浮点数或者负数的排序。
通过基数排序的实现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,提高编程的能力和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