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中K-means算法基础知识点

1. 什么是K-means算法

K-means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,在聚类分析中广泛应用。其基本思想是将n个对象划分为k个类,使得同一类内的对象相似度最大,不同类间的对象相似度最小。

2. K-means算法的基本步骤

2.1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

在K-means算法中,需要事先确定要聚类的类别个数k,然后从n个对象中随机选取k个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。

2.2 对象与聚类中心的分配

对于每个对象,计算其与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,并将其分配到与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类别中。

2.3 聚类中心的更新

根据当前的类别划分,重新计算每个类别中对象的平均值,作为新的聚类中心。

2.4 重复步骤2.2和2.3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。

停止条件通常包括两种:一种是聚类中心不再改变;另一种是达到最大迭代次数。

3. K-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

3.1 导入必要的库

import numpy as np

from sklearn.cluster import KMeans

我们需要导入numpy库用于处理数组,以及sklearn库的KMeans类用于实现K-means算法。

3.2 生成数据集

# 生成随机数据

data = np.random.rand(100, 2)

我们首先生成了一个随机数据集,包括100个样本,每个样本有两个属性。

3.3 构建并训练K-means模型

# 构建K-means模型

kmeans_model = KMeans(n_clusters=3)

# 训练模型

kmeans_model.fit(data)

我们通过KMeans类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聚类中心的K-means模型,并使用fit方法对数据进行训练。

3.4 获取聚类结果

# 获取聚类结果

labels = kmeans_model.labels_

centers = kmeans_model.cluster_centers_

通过labels_属性可以获取每个对象所属的类别,而通过cluster_centers_属性可以获取聚类中心的坐标。

3.5 可视化聚类结果

# 可视化聚类结果
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
plt.scatter(data[:, 0], data[:, 1], c=labels)

plt.scatter(centers[:, 0], centers[:, 1], marker='*', s=200, c='r')

plt.show()

最后,我们可以使用matplotlib库将数据集和聚类中心的结果可视化展示出来。

4. 总结

本文对K-means算法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了介绍,并给出了Python中实现K-means算法的示例代码,包括数据集的生成、模型的构建与训练、聚类结果的获取以及可视化展示。K-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聚类方法,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互联网,本站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,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猿码集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后端开发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