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什么是存储型XSS攻击?
存储型XSS攻击,是指攻击者通过提交恶意代码存储到服务端数据库,当用户读取数据库中的内容时,代码会被执行,从而造成安全漏洞。例如,在论坛上留言提交一段包含JavaScript代码的留言,当其他用户在浏览此留言时,JavaScript代码就会被执行,从而造成一定的危害。
2. 如何防止存储型XSS攻击?
2.1 过滤用户输入
在保存用户输入数据到数据库之前对其进行过滤和清理,去除其中的脚本代码,包括 JavaScript、VBScript、HTML等。使用PHP的strip_tags()函数可以去除字符串中的HTML和PHP标记:
//去除标签
$content = strip_tags($content);
//去除HTML标记
$content = htmlspecialchars($content,ENT_QUOTES);
此外,还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来过滤掉恶意的代码。例如,以下代码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过滤掉JavaScript代码:
$content = preg_replace("/.*?<\/script>/si", "", $content);
2.2 转义字符
在保存用户输入数据到数据库之前,使用PHP的htmlspecialchars()函数转义字符。转义后,特殊字符就会变成实体字符(例如将大于号“>”转换成">"),从而避免了特殊字符被代码解析。
$content = htmlspecialchars($content, ENT_QUOTES, 'UTF-8');
2.3 设置Cookie的HttpOnly属性
在开发过程中,可以在存储Cookie时,设置Cookie的HttpOnly属性,这样就可以避免XSS攻击者通过JavaScript代码窃取用户的Cookie信息,从而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。
setcookie('name', 'value', time()+3600, '/', '', true, true);
2.4 过滤输出
在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并展示在网页上时,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。使用PHP的htmlspecialchars()函数对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过滤:
$title = htmlspecialchars($title, ENT_QUOTES, 'UTF-8');
此外,如果需要展示图片,还需要对图片的来源进行验证。只允许从合法的网站上获取图片并展示在网页中,避免通过图片上传来执行脚本代码。
3. 总结
存储型XSS攻击是一个常见的安全漏洞,攻击者可以通过提交恶意代码存储到服务端数据库,并在用户访问时执行脚本代码,从而窃取用户的信息。为了避免此类攻击,需在存储时进行过滤和清理,转义特殊字符,设置Cookie的HttpOnly属性等措施,从而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