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实现中断共享:一种新技术

Linux实现中断共享:一种新技术

在Linux内核中,中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,用于处理来自硬件设备的异步事件。每个硬件设备都有自己的中断号和中断处理程序,用于响应设备发送的中断请求。然而,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,有时候需要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中断号。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技术,可以在Linux中实现中断共享。

中断共享的挑战和现有方案

在传统的中断处理机制中,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中断号,当设备发生中断时,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会被调用。然而,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,有时候需要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中断号。这就引发了中断共享的问题。

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IRQ链表,即为每个中断号维护一个链表,链表中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设备。当发生中断时,会遍历对应中断号的链表,依次调用每个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。然而,这种方案存在一些问题。首先,遍历链表会消耗一定的时间,影响中断的实时性。其次,如果一个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时间过长,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响应时间。

Linux中断共享的新技术

为了解决中断共享的问题,Linux内核引入了一种新的技术,即虚拟中断控制器(Virtual Interrupt Controller,简称VIC)。VIC是一个软件实现的中断控制器,可以将多个设备的中断共享在同一个中断号上。

VIC的工作原理如下:

在系统初始化阶段,创建一个虚拟中断控制器,并为其分配一个中断号。

每个设备在初始化时将自己注册到虚拟中断控制器上,并指定自己关心的中断事件。

当发生中断时,虚拟中断控制器接收到中断请求后,会依次调用每个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。

通过使用虚拟中断控制器,可以避免遍历链表的开销,并且每个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是独立执行的,不会互相影响。这样可以提高中断的实时性,并且保证每个设备都能够及时响应中断。

示例代码

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,演示如何在Linux中实现中断共享:

#include <linux/interrupt.h>

static irqreturn_t shared_interrupt_handler(int irq, void *data)

{

// 中断处理程序的代码

...

return IRQ_HANDLED;

}

static int __init shared_interrupt_init(void)

{

// 创建虚拟中断控制器

int irq = allocate_irq();

if (irq < 0)

{

printk(KERN_ERR "Failed to allocate IRQ\n");

return -ENOMEM;

}

// 注册中断处理程序

int error = request_irq(irq, shared_interrupt_handler,

IRQF_SHARED, "shared_interrupt", NULL);

if (error)

{

printk(KERN_ERR "Failed to register interrupt handler\n");

return error;

}

// 注册设备到虚拟中断控制器

register_device_to_vic(irq, device1, IRQF_SHARED);

register_device_to_vic(irq, device2, IRQF_SHARED);

...

return 0;

}

static void __exit shared_interrupt_exit(void)

{

// 释放中断资源

free_irq(irq, NULL);

...

}

module_init(shared_interrupt_init);

module_exit(shared_interrupt_exit);

MODULE_LICENSE("GPL");

在上述代码中,首先使用`allocate_irq()`函数分配一个中断号,然后使用`request_irq()`函数注册中断处理程序到该中断号。接下来,使用`register_device_to_vic()`函数将设备注册到虚拟中断控制器上,指定共享中断。最后,在模块的初始化函数中调用`module_init()`注册初始化函数,在模块的退出函数中调用`module_exit()`注册退出函数。

总结

通过引入虚拟中断控制器,Linux实现了中断共享的新技术。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中断的实时性,并且保证每个设备都能够及时响应中断。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虚拟中断控制器来实现多个设备的中断共享,从而更好地管理硬件资源。

操作系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