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引言
串口通信是电脑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种常见方式,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下进行串口通信编程。通过本文的实战演示,读者将学会在Linux系统中使用C语言进行串口通信的基本操作,包括串口的初始化、数据的发送与接收等。
二、Linux串口设备
2.1 串口设备文件
在Linux系统中,串口设备对应于设备文件/dev/ttySx或/dev/ttyUSBx,其中x表示串口的编号。使用串口通信前,需要确定要操作的具体串口设备文件。
2.2 串口设备的属性
每个串口设备都有一组属性,包括波特率、数据位、校验位、停止位等。在进行串口通信前,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好串口设备的属性。
三、串口通信编程步骤
3.1 打开串口设备
要操作串口设备,首先需要使用open函数打开串口设备文件,函数原型为:
int open(const char *pathname, int flags);
其中pathname为串口设备文件的路径,flags表示打开方式,常用的有O_RDWR(读写方式)和O_NOCTTY(不将该设备作为控制终端)。
打开串口设备成功后,open函数会返回一个非负整数,即文件描述符,后续对该串口设备的操作都通过该文件描述符进行。
3.2 配置串口属性
在打开了串口设备之后,接下来需要配置串口的属性,包括波特率、数据位、校验位、停止位等。要进行串口属性的配置,可以使用Linux提供的termios库函数。
先定义一个termios结构体,并使用tcgetattr函数获取当前串口设备的属性:
struct termios options;
tcgetattr(fd, &options);
然后根据具体需求修改属性:
options.c_cflag |= (CLOCAL | CREAD); // 允许本地连接,启用接收器
options.c_cflag &= ~CSIZE; // 清除数据位设置
options.c_cflag |= CS8; // 设置数据位为8位
options.c_cflag &= ~PARENB; // 不进行奇偶校验
options.c_cflag &= ~CSTOPB; // 1位停止位
cfsetispeed(&options, B9600); // 设置输入波特率
cfsetospeed(&options, B9600); // 设置输出波特率
tcsetattr(fd, TCSANOW, &options); // 应用属性设置
通过上述代码可以设置波特率为9600,数据位为8位,无奇偶校验,1位停止位。其它属性的设置方法和对应的常量可以在termios.h头文件中查询到。
3.3 读取串口数据
对于串口通信来说,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是两个基本操作。要从串口中读取数据,可以使用read函数,函数原型为:
ssize_t read(int fd, void *buf, size_t count);
其中fd为串口设备的文件描述符,buf为用来存储读取数据的缓冲区,count为要读取的数据长度。
读取数据的示例代码如下:
char buf[255];
ssize_t len = read(fd, buf, sizeof(buf));
if (len > 0) {
// 读取成功
// 进行后续处理
}
通过read函数可以将从串口中读取的数据保存在buf数组中,并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。在接收到数据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后续处理。
3.4 发送串口数据
要向串口设备发送数据,可以使用write函数,函数原型为:
ssize_t write(int fd, const void *buf, size_t count);
其中fd为串口设备的文件描述符,buf为要发送的数据缓冲区,count为要发送的数据长度。
发送数据的示例代码如下:
const char *msg = "Hello, serial port!";
ssize_t len = write(fd, msg, strlen(msg));
if (len > 0) {
// 发送成功
// 进行后续处理
}
通过write函数可以将buf中的数据发送到串口设备中,并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。在数据发送完毕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后续处理。
四、总结
本文介绍了在Linux下进行串口通信编程的步骤。通过对串口设备的打开、属性配置以及数据读写等操作,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。在实际的应用中,可以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与各种传感器、外围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控制。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Linux下进行串口通信编程提供一定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