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深入浅出Linux 2.6内核源码分析

深入浅出Linux 2.6内核源码分析

Linux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,是操作系统的最底层部分。其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,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,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。对于Linux开发者或运维人员来说,深入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是非常重要的。

1. 了解Linux 2.6内核源码

Linux 2.6内核是Linux内核的一个重要版本,它引入了许多新的特性和改进,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。要深入理解Linux 2.6内核,首先需要了解其源码的组织结构和基本原理。

Linux 2.6内核源码的组织结构:

arch/ -- 架构相关代码

block/ -- 块设备驱动

crypto/ -- 加密算法

fs/ -- 文件系统

include/ -- 头文件

init/ -- 内核启动代码

ipc/ -- 进程间通信

kernel/ -- 内核核心代码

lib/ -- 内核库代码

mm/ -- 内存管理

net/ -- 网络协议栈

scripts/ -- 构建和维护脚本

security/ -- 安全机制

sound/ -- 音频驱动

usr/ -- 用户态工具

Linux 2.6内核的基本原理:

Linux 2.6内核采用了模块化设计,将功能模块化成为内核代码的一部分。它由一组核心模块组成,包括进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文件系统、设备驱动等。这些模块通过定义触发点和调用接口之间的关系,实现了内核的各种功能。

2. 深入理解Linux 2.6内核源码的重要部分

在Linux 2.6内核源码中,有一些重要的部分需要特别关注和深入理解。

2.1 进程管理

进程是计算机执行程序的基本单位,Linux 2.6内核通过进程管理模块实现对进程的创建、销毁和切换等操作。在内核源码中,可以通过查看进程管理模块的代码来深入理解Linux 2.6内核是如何管理进程的。

重要部分示例:

int do_fork(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, unsigned long stack_start,

unsigned long stack_size, int __user *parent_tidptr,

int __user *child_tidptr)

{

// 进程复制过程

struct task_struct *p;

struct completion vfork;

int retval = -ENOMEM;

p = copy_process(clone_flags, stack_start, stack_size,

child_tidptr, NULL, trace);

if (!IS_ERR(p)) {

int trace = 0;

trace = task_pid_vnr(p);

retval = 0;

if (clone_flags & CLONE_PARENT_SETTID)

*parent_tidptr = task_pid_vnr(p);

if (clone_flags & CLONE_CHILD_SETTID)

*child_tidptr = task_pid_vnr(p);

}

complete(&vfork);

invoke_fork_callbacks(p);

return retval;

}

在上述代码中,可以看到通过调用copy_process()函数来创建新的进程,并根据不同的标志位(clone_flags)设置相应的参数。匿名函数返回进程创建的结果,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设置parent_tid和child_tid值。

2.2 内存管理

Linux 2.6内核的内存管理负责分配、回收和管理系统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。在内核源码中,可以找到与内存管理相关的模块或函数来深入理解Linux 2.6内核是如何管理内存的。

重要部分示例:

static inline unsigned long

alloc_pages(gfp_t gfp_mask, unsigned int order)

{

// 分配物理页

BUG_ON(irqs_disabled());

if (__likely(order == 0))

return (unsigned long) __alloc_pages(gfp_mask, 0, order);

return __get_free_pages(gfp_mask, order);

}

上述代码展示了alloc_pages()函数,用于分配物理页。可以通过该函数的代码来深入理解分配过程,包括页面大小、分配策略以及错误处理等。

2.3 文件系统

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模块。Linux 2.6内核支持多种文件系统,如ext2、ext3、NTFS等。深入理解Linux 2.6内核的文件系统模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。

重要部分示例:

static struct inode *ext2_iget(struct super_block *sb, unsigned long ino)

{

// 获取inode

struct ext2_inode_info *ei;

struct ext2_group_desc *bg;

struct buffer_head *bh;

struct inode *inode;

unsigned long block_group;

unsigned long offset;

ext2_fsblk_t block;

int err;

inode = iget_locked(sb, ino);

if (!inode)

return ERR_PTR(-ENOMEM);

if (!(inode->i_state & I_NEW))

return inode;

err = -EIO;

block_group = (ino - 1) / EXT2_INODES_PER_GROUP(sb);

offset = (ino - 1) % EXT2_INODES_PER_GROUP(sb);

bg = ext2_get_group_desc(sb, block_group);

if (!bg)

goto bad_inode;

block = ext2_inode_table(sb, bg) +

(offset >> EXT2_INODES_PER_BLOCK_BITS(sb));

bh = sb_bread(sb, block);

if (!bh)

goto bad_inode;

ei = (struct ext2_inode_info *)inode;

ei->i_data = (struct ext2_inode *)bh->b_data;

if (le32_to_cpu(ei->i_data[offset & (EXT2_INODES_PER_BLOCK(sb) - 1)].i_atime) != 0)

ei->vfs_inode.i_atime = ext2_get_inode_atime(sb, ei->i_data + offset);

else

ei->vfs_inode.i_atime = 0;

inode->i_mtime = inode->i_ctime = inode->i_atime = ei->vfs_inode.i_atime;

inode->i_blocks = ei->i_data[offset & (EXT2_INODES_PER_BLOCK(sb) - 1)].i_blocks;

ext2_set_inode_flags(inode);

ext2_set_inode_state(inode);

unlock_new_inode(inode);

ext2_debug("----------------iget '%lu' dir = %d\n",

ino, S_ISDIR(inode->i_mode));

inode->i_op = &ext2_file_inode_operations;

inode->i_fop = &ext2_file_operations;

inode->i_mapping->a_ops = &ext2_aops;

return inode;

}

上述代码展示了ext2_iget()函数,用于获取inode。通过该函数的代码可以深入理解inode的获取过程、数据结构以及相关的标志位等。

3. 结论

通过对Linux 2.6内核源码的深入浅出地分析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Linux 2.6内核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。掌握内核源码的组织结构和理解中的重要部分,有助于我们在开发和维护Linux系统时更加得心应手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互联网,本站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,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猿码集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操作系统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