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HTTP Keep-Alive介绍
HTTP协议中,每一个请求和响应都需要建立一个TCP连接,在请求完成后断开TCP连接。这样造成了以下问题:
每一次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都是非常昂贵的,会浪费大量的资源(CPU和内存)。
HTTP请求和响应的延迟往往不是由于网络延迟造成的,而是由于建立和断开TCP连接的时间造成的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HTTP协议中引入了Keep-Alive机制,使一个TCP连接可以在发送完请求后保持打开状态并等待接收服务器的响应,在收到响应后再关闭连接。这样就可以避免每次建立和断开TCP连接的开销,提高HTTP请求的响应速度和性能。
2. Go语言中http.Transport的Keep-Alive配置
2.1 默认值
在Go语言中,http.Transport默认开启Keep-Alive,且在HTTP/1.1中Keep-Alive是默认开启的。
t := &http.Transport{}
client := &http.Client{Transport: t}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"http://example.com")
2.2 设置Keep-Alive参数
http.Transport提供了两个参数可以设置Keep-Alive的行为:
MaxIdleConns:保持连接的最大空闲连接数。
IdleConnTimeout:空闲连接保持的最大时间。
例如:
t := &http.Transport{
MaxIdleConns: 10,
IdleConnTimeout: 30 * time.Second,
}
client := &http.Client{Transport: t}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"http://example.com")
以上代码表示,在客户端开启的HTTP连接中,会持续保持最多10个空闲连接,并且如果连接空闲超过30秒将被关闭。
3. Go语言中http.Transport的性能优化方法
3.1 减少创建HTTP连接的次数
在进行HTTP请求时,每一个请求都需要创建HTTP连接,这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行为。如果HTTP请求的频率非常高,那么这就会造成很大的性能问题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使用连接池的概念,即事先建立一些HTTP连接,放到一个池中,让请求复用这些HTTP连接。这样就可以减少创建HTTP连接的次数,提高性能。
// 初始化HTTP连接池
func NewHTTPClientPool(hostname string, port int, poolsize int) (chan *http.Client, error) {
pool := make(chan *http.Client, poolsize)
for i := 0; i < poolsize; i++ {
tr := &http.Transport{
DialContext: (&net.Dialer{
Timeout: 30 * time.Second,
KeepAlive: 30 * time.Second,
}).DialContext,
MaxIdleConns: 100,
IdleConnTimeout: 90 * time.Second,
TLSHandshakeTimeout: 10 * time.Second,
ExpectContinueTimeout: 1 * time.Second,
}
client := &http.Client{Transport: tr}
pool <- client
}
return pool, nil
}
// 使用HTTP连接池发送HTTP请求
func fetchURL(url string, pool chan *http.Client) ([]byte, error) {
client := <-pool
defer func() {
pool <- client
}()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url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defer resp.Body.Close()
body, err := ioutil.ReadAll(resp.Body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return body, nil
}
以上代码示范了如何使用HTTP连接池发送HTTP请求。我们在初始化连接池时,使用一个for循环创建一些HTTP连接,存储到一个channel中。在发送HTTP请求时,我们从channel中取一个HTTP连接,使用完毕后再归还到channel中。这样就可以复用HTTP连接,减少创建HTTP连接的次数,提高性能。
3.2 使用HTTP/2协议
HTTP/2是HTTP协议的最新版本,比HTTP/1.1拥有更好的性能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改变了HTTP连接的行为。具体而言,HTTP/2中引入了多路复用(Multiplexing)和Header压缩技术,可以使得一个TCP连接支持多个HTTP请求并发执行。这样可以避免HTTP/1中由于关闭和重新打开连接所造成的开销,从而提高HTTP请求的性能。
使用Go语言发送HTTP/2请求很简单,只需要将http.Transport的TLSClientConfig的NextProtos字段设置为[]string{"h2"}即可。
t := &http.Transport{
TLSClientConfig: &tls.Config{
NextProtos: []string{"h2"},
},
}
client := &http.Client{Transport: t}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"https://example.com",)
3.3 使用缓存技术
HTTP请求中,有些请求的响应内容并不会经常变化,如果每次都发送相同的HTTP请求并获取响应内容,会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响应造成不必要的开销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使用缓存技术,即在客户端缓存HTTP响应内容。
Go语言提供了很多缓存库,如bigcache、groupcache、gomemcache等。这里我们以bigcache为例,示范如何使用bigcache缓存HTTP响应内容。
cache, _ := bigcache.NewBigCache(bigcache.DefaultConfig(10 * time.Minute))
body, err := cache.Get("http://example.com")
if err != nil {
client := &http.Client{}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"http://example.com"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defer resp.Body.Close()
body, err = ioutil.ReadAll(resp.Body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cache.Set("http://example.com", body)
}
return body, nil
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bigcache缓存HTTP响应内容。首先判断缓存中是否已经存在要请求的URL,如果存在则从缓存中读取响应内容,否则发送HTTP请求并将响应内容存储到缓存中。
3.4 并发请求
Go语言中提供了go关键字,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并发处理。在HTTP请求中,我们可以将多个HTTP请求并发执行,从而提高HTTP请求的性能。
func getHTML(url string, wg *sync.WaitGroup) {
defer wg.Done()
t := time.Now()
client := &http.Client{}
resp, err := client.Get(url)
if err != nil {
log.Println(err)
return
}
defer resp.Body.Close()
html, err := ioutil.ReadAll(resp.Body)
if err != nil {
log.Println(err)
return
}
duration := time.Since(t)
log.Printf("fetch %s in %s\n", url, duration.String())
}
func main() {
urls := []string{
"http://example.com",
"http://example.net",
"http://example.org",
}
var wg sync.WaitGroup
for _, url := range urls {
wg.Add(1)
go getHTML(url, &wg)
}
wg.Wait()
}
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在Go语言中使用goroutine并发发送HTTP请求。我们使用sync.WaitGroup来等待所有并发请求执行完成。其中一个关键点是,由于客户端HTTP连接的数量是有限的,如果并发请求过多可能会导致HTTP请求被阻塞,因此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并发数。
结论
在Go语言中,我们可以通过配置http.Transport的Keep-Alive参数、使用HTTP连接池、使用HTTP/2协议、使用缓存技术、并发执行HTTP请求等方式来提高HTTP请求的性能。这些技术不仅对Go语言来说是适用的,对其他编程语言来说也是通用的。